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查癌神器”——PET-CT
PET/CT 可謂是影像檢查界中的皇冠——今日之星。PET 是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的縮寫,它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影像技術;CT 是計算機斷層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的簡稱,是一種臨床已廣泛應用且仍在迅速發展的 X 線斷層成像技術。將這兩種技術有機地整合到同一臺設備上,并把不同性質的圖像進行同機融合顯示,即形成了 PET/CT。它在癌細胞檢查方面「火眼金睛」,腫瘤患者就像一個「透明人」。病變位置、代謝情況,在影像中一目了然。
與正常細胞不同的是,惡性腫瘤細胞是人體內的「貪吃蛇」,它代謝活性極高,掠奪體內營養,因此惡性腫瘤攝取的葡萄糖遠遠高于其它正常組織!正是基于這一特性,PET/CT 在檢查之前,?需要向患者體內注射微量的放射性探針,通常為 18F-FDG(葡萄糖類似物)。由于腫瘤組織通常較正常組織具有更高的葡萄糖代謝,所以放射性探針會集聚于腫瘤病灶內,放射性核素在衰變過程中不斷釋放γ射線,PET 靈敏地接收到「信號」,腫瘤細胞所在的位置以及大小形態等相繼暴露。
PET圖像是黑白兩色,圖像上顯示的黑色區域就是腫瘤組織,顏色越黑腫瘤惡性程度越高,一次顯像獲全身圖像,不僅“鎖定”腫瘤,還能“掃清”全身各個地方,探查是否存在轉移病灶,為臨床腫瘤分期、治療選擇和療效評估,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學信息,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比如,下面這位于唐山市人民醫院行18F-FDG PET/CT檢查的患者,PET 圖像非常靈敏地將患者身體里的大小不同的病灶都檢測出來(圖中那些散亂的黑點),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全面、直觀的印象,幫助醫生選擇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目前國內外PET/CT 在腫瘤方面的應用占其臨床應用的 90% 以上,具體如下:
? 腫瘤的早期診斷(篩查);
? 其他檢查設備不能確診的腫瘤病灶:即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
近10年來,18F-FDG PET-CT顯像將腫瘤鑒別診斷準確率由85%左右提高到了95%~100%。
? 不明原因的轉移性腫瘤尋找原發病灶;
? 判斷腫瘤是否發生轉移以及轉移病灶的部位,輔助臨床實現腫瘤的精準分期;
? 腫瘤患者定期隨訪、及時發現腫瘤復發;
? 惡性腫瘤的放射性治療提供準確定位;
?判斷惡性腫瘤治療后是否殘留或復發,特別是那些沒有癥狀但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而常規CT/MRI未發現病變的,需要PET-CT進一步檢查;
? 穿刺部位具有壞死組織或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可通過PET-CT引導進行穿刺活檢,選取具有代謝活性的腫瘤組織,提高活檢準確性;等等。
唐山市人民醫院于2022年引進美國GE公司PET/CT并于10月份開機運行以來,我院許多不同癌癥患者通過行PET/CT檢查實現了惡性病變的早期診斷、精準分期、指導治療,促進了精準醫療的實施。具體病例展示如下:
圖1:利用PET/CT中SUVmax高低可高效鑒別診斷肺孤立性結節:炎性肉芽腫or 肺癌
圖2:右乳腺癌術后4年,每年常規復查,現發現CA153升高(68),PET/CT檢查發現左鎖區、縱隔、雙肺門、右髂血管旁及右臀部肌間隙多發高代謝結節,考慮為淋巴結轉移
圖3:PET-CT顯示肺不張內肺癌的位置、大小和邊界,為放療提供準確定位
最后,小編要和大家說一下輻射問題。據文獻報道有效劑量的平均值11.8mSv~25.0mSv,其中自CT外照射的輻射劑量為6.3mSv~20.3mSv,而來自PET顯像劑帶來的內照射輻射劑量范圍從4.4mSv~6.3mSv。一次PET-CT檢查的輻射劑量約相當于一次腹盆部CT或增強CT的劑量。沒有直接證據可以證明接受單次PET/CT檢查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劑量都是在安全范圍內的。需注意,本檢查注射入體內的放射性藥物全部排出體外大約需要 1 天時間,因此,在檢查藥物所產生的放射線沒有完全消失之前請避免近距離接觸孕婦和嬰兒。
忠心希望唐山市人民醫院先進的PET/CT技術可以為癌癥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發布:宣傳統戰部
內容:ECT 曹立秀
校對:ECT主任 吳會靜
編輯:馮美珠
審核:趙文喆